全国高校一年总收入9364亿 财政拨款和学杂费占大
全国高校年度总收入达9364亿元——北京晨报介绍
北京晨报讯(记者郑超)——在昨天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跃然而出:2015年,全国高校的年度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9364亿元人民币。
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揭示了我国高校收入结构的现状与挑战。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学杂费以及社会捐助。其中,财政拨款无疑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据了总收入的62.4%。相比之下,学杂费和社会捐助的比重较小,分别为32.2%和0.5%。这意味着高校的资金来源过于依赖,而非多元化的社会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的高校收入结构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以美国为例,其公立大学的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仅占38%,而社会捐助却占据11%。这一差距无疑突显了我国高校的收入来源单一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高校的社会捐助总额高达亿美元,而国内高校的社会捐助总量仅为48亿元人民币。这一巨大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社会捐助文化及机制的不足。
国内高校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数量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基金会拥有超过200名员工,而国内高校平均只有6名员工。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更反映了我国在高校基金管理、运营和社会募资方面的不足。即使是同为985高校之间,来自社会捐助的资金差距也十分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正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他们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专注于教育基金会治理、大学筹资战略等研究,致力于打造中外教育基金研究的专业型研究智库。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找到拓宽高校资金来源的路径,降低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提高社会捐助的比例。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全国高校年度总收入虽然达到了惊人的9364亿元,但这背后却隐藏着资金来源单一、社会捐助不足等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多元化募资、提高基金管理水平,我们才能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