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解读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犹如一阵春风,吹拂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田野。这份规划昭示着农业机械化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全新转型。
与过去不同的是,此次规划不再以农机总动力作为主要指标,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变。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对此进行了解读。他强调,这一决策是基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更加注重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调整结构,支持引导适应绿色发展需要的机具加速增长,从而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效益。
回首“十二五”期间,我国亩均农机动力已经达到0.55千瓦,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某些农业发达国家。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需要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不将农机总动力列为规划指标,并不代表我们不发展,而是要追求适度、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质的提升,确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前已经达到63.8%,这一数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变。产业间、地区间的机械化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农机装备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首先是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步伐,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协调各产业各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确保机械化进程同步推进。扩大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巩固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服务。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确保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安全稳定。
这份规划的实施,必将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业迈向全面、高效、绿色的新时代。我们期待着这一规划的深入实施,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