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门票依赖”亟须产业转型
随着中秋与国庆双节的临近,旅游热潮逐渐升温。发改委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的监管。这一行动特别关注旅游景区,致力于查处违规设置“园中园”门票及哄抬价格等行为。对于旅游服务环节中出现的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涨价、不明码标价及虚假优惠等行为,也将进行严肃处理。
这一举措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网民表示,此举为景区各种变相涨价行为敲响了警钟,有助于整顿景区乱象。要真正破除“门票经济”的“涨价依赖症”,不仅需要执法检查,更需要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
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但部分景区却仍深陷“门票经济”的泥潭。一些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而忽视服务品质的提升,导致“高门票低服务”的问题日益突出。网民们普遍认为,风景区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收取门票是合理的,但不能将其作为敛财的工具。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最终可能会自食恶果,失去游客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必须加速转型。许多网民指出,当前多数景区的管理思维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门票收入,亟需拓宽视野,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一些网民认为,景区要摆脱“门票经济”依赖,需要具备内生驱动力,可能是由于危机驱动,或是面临竞争压力,需要通过提升旅游经济、改善游客体验和服务质量来突围。
要实现游客和收入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加强营销外,还需注重游客口碑效应和二次消费。通过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吸引游客多次光顾,从而增加景区的收入来源。景区也应积极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降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旅游市场将迎来新的繁荣。在此之际,发改委的通知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要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各方共同努力,加速产业转型,提升服务品质,让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