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盈周期股 布局防御性的次新股
三季度以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呈现一轮迅猛的上涨态势,特别是铜、铝、锌等工业金属的期货品种,其涨幅普遍超过了30%。尽管金融界全面看好周期品种的发展前景,但产业界人士对大宗商品的上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仅由供给收缩引发的价格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第三库存周期已经重新开启。从全球视角来看,无论是主导国美国还是全球经济,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中周期中后段特征。与此国内化工、有色、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出缺口也有所反弹。这一现象叠加期货市场的火爆行情,标志着第三库存周期的开始。
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好转,而更多的是第三库存周期带来的幻象。理论上,库存周期包括四个阶段:被动去库存、主动去库存、被动补库存和主动补库存。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从被动补库存向主动补库存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上游企业利润率提升,带动盈利转好。但与此由于第三库存周期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消费信贷,投资拉动的边际效应减弱。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出现CPI上涨,最终进入滞胀阶段。
我们需要关注具有防御属性的次新股。考虑到康波周期、中周期和库存周期的叠加影响,未来两年将进入三周期共振的低点。在配置资产时,保全资产安全是核心逻辑。次新股作为弹性更大、流通市值更小的品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对其冲击更大。
在大宗商品等周期品的主升阶段,投资者仍可抢一波上涨。值得关注的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化工和采掘等周期品种中,金、银等贵金属品种在滞胀期可能是受益品种。成长股在滞胀期内可能无机会,因此推荐具有一定防御属性的次新股,包括公用事业、医药生物、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商业零售和轻工制造等。其中,银行次新股尤其值得关注。
投资者应紧密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在保全资产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参与市场投资,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