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营销大战打响:警惕免费背后套路多
炎炎夏日,一场激烈的ETC客户争夺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线下营业网点到线上手机APP、公众号和小程序,各银行和支付巨头纷纷打出“免费送你ETC,在线申请送到家”的口号,吸引车主们的目光。
在这场争夺战中,银行与支付机构背后的策略源于诱人的利益。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的相关通知,预示着ETC市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蓝海”。据数据显示,全国已有约8000万辆车辆安装了ETC,而到今年年底,预计还需要安装ETC车载终端的车辆总数达1亿辆。对于有稳定消费需求的车主群体,银行及支付机构视其为高价值客群,通过ETC绑卡这一入口,抢占,进一步拓展零售业务,逐步将服务延伸至信用卡、理财、贷款、保险等金融领域。
在这场争夺战中,不少车主发现,所谓的“免费午餐”背后隐藏着各种强制捆绑的套路。银行在办理ETC业务时,往往要求绑定其借记卡或信用卡。有些银行在办理过程中,强制搭售消费贷,年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虽然银行可能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但在没有征求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捆绑,这种做法仍然引发了车主们的诟病。
一些车主还遇到了需要缴纳保证金的“潜规则”。这些保证金疑似强制“存钱”,只有在注销时才能退还。对于这种情况,有车主抱怨称,一旦选择了某个ETC账户,轻易不会更改,因此这笔保证金相当于变相的设备购买费。
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巨头也在这场争夺战中积极参与。他们纷纷推出“免费线上办理、足不出户、最快仅需几十秒”等口号吸引车主。虽然标注为“免费办理”,但车主在办理过程中仍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如申请新的信用卡或捆绑其他消费方式。银行赠送的ETC设备也存在一定的使用锁定期,一般为两到五年。在此期间,如果客户因个人原因要注销ETC设备,则需要补缴设备损耗费。
这场ETC客户争夺战虽然火热,但车主们在享受便利的也要警惕其中的套路,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银行与支付机构也应该尊重客户的意愿,提供真正的优质服务,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