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重点城市参与垃圾分类家庭已占38.3%
近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调查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针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占比达38.3%)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了垃圾分类。相较于一年前的数据,这一数字增长了高达11.4%,展现出了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显著进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表示,垃圾分类的目标已经明确到未来的时间节点。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底,首批试点的这46个重点城市必须基本构建完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而其他地级城市则需要在公共机构中全面覆盖生活垃圾分类,至少有一个街道要实现垃圾分类示范。更长远来看,到2025年,全国所有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都将建立起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这一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央的134家单位、27家驻京部队以及各省直机关都已经全面参与进来,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在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落地。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垃圾量,已经配备了近5000辆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和近1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还将继续投入超过213亿元来加速处理设施的建设。
面对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和更明确的规划。接下来,将加快各类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的技术设施标准,并且强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的衔接,确保垃圾分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这项调查的数据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态,无疑为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家庭都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