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承销大券商“大口吃肉” 今年逾半数券商“连汤都喝不到”
IPO承销市场的格局变迁——券商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王海淼
在资本市场的繁荣背后,券商的角色愈发重要。承销保荐作为券商的核心业务之一,其竞争格局的变化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拥有承销保荐资格的券商已超过90家,但并非所有券商都能分享到IPO承销保荐的盛宴。从2014年至今,有十余家券商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为零,更有多家券商在拥有保荐资格的情况下,今年尚未有IPO项目上发审会。
这些数据的背后,反映出券商行业的分化现象。一方面,拥有多年承销经验的“老兵”如中金公司等,在IPO市场上表现抢眼,收入逐年攀升;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券商在投行业务上却难分一杯羹,甚至颗粒无收。这种“马太效应”在近年来愈发明显。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有43家券商所辅导的拟IPO项目有上会的记录,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券商在IPO承销业务上基本处于“赋闲”状态。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也在向头部券商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券商股的估值也出现了分化。近期,A股市场上券商板块的表现整体承压,破净现象一度引发市场关注。大型龙头券商如中金公司等在新业务上的竞争优势明显,其PB水平总体保持稳定;而不少中小券商的PB却已濒临破净。这种估值分化反映了市场对不同券商的未来盈利能力的不同预期。
这种行业格局的变化对券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拥有强大投行业务能力、新业务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券商来说,它们的市场地位稳固,估值相对较高;而对于中小券商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自身估值,成为它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IPO承销市场的“马太效应”只是券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券商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