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博弈中,止损常常被投资者形象地称为“割肉”。这一说法本身就意味着痛苦和牺牲,仿佛是在割伤自己的肉体。很多人在面对亏损时,对于“割肉”这一决策充满了恐惧和犹豫。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虽然止损会带来短期的痛苦,但若不及时止损,长期下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绝望。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用于投资的钱都是辛勤劳动所得,一点一点的亏损无疑会让人心痛。但短暂的疼痛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本金,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是为了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赢回并获取利润。如果忽略眼前的损失而不愿承受一时的痛苦,那么面对资金缩水百分之七八十的残酷现实时,恐怕会麻木不仁,陷入绝望的深渊。
以A股市场为例,从2007年10月17日开始的那一波大跌,让许多怀揣财富梦想的股民经历了从希望到绝望的残酷转变。有一位上海的阿姨,在5500多点进入市场,即便她购买的是万科和青岛啤酒这样的优质股票,却依然无法抵挡亏损的侵蚀。当她三个月不敢看账户时,是因为已经对恢复信心失去了希望,害怕看到账户里令人心碎的绿色数字。
止损与否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投资者自己手中。止损不应被看作是简单的损失终止,而应看作是一次重新获得机会的开始。想象一下,如果在5500点时选择止损,到2008年底将会是怎样的收获?即便最初没有在5500点止损,在更低的点位如4800点或4000点时止损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账户出现亏损往往源于投资决策的错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纠正错误。一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20余年的专家总结道:“不怕错,只怕拖。”确实如此,每个人都会犯错,而真正的投资高手在于能敏锐地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你会发现,身边有些人和你在同一时间点进入市场,尽管大家都有失误之处,但由于他早早止损出场,最终损失有限。而你的失误却未能及时纠正,导致损失惨重。
假设股市中有两位投资者P和Q,他们同样以一百万入市。在牛市中他们的资金都达到了高峰值一百五十万。但当市场遭遇大幅回调时(如2007年的530大跌),选择止损的P保住了大部分资金成果;而不止损的Q则损失惨重。若市场再次反弹三十个百分点后,P的资金增长到了预期值以上而Q却远远未能达到。类似的情境发生在熊市中时更为明显:选择止损的P资金仍保持在可观水平而Q则几乎损失殆尽。面对这样的抉择你该如何选择?止损还是不止损?答案已然明了。
总之不要因为股市中的“割肉”之痛而犹豫不决不敢止损。正确的决策能助你减小损失、重获希望并在未来的投资中获取更多机会和利润。止损是为了更好地掌控风险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